当前位置:尚靓女性网 > 美体塑形 > 正文

幼儿画展 来自六国儿童画展的文化报告

导语:自去年底开始,俄罗斯普希金美术馆的扎哈洛娃女士就不断往返于北京和莫斯科,给中国孩子讲俄罗斯民间传说和童话故事,也把中国的神话传说带回去讲给俄罗斯孩子听,再让孩子们用画笔表现出来。小小的心灵被迷住了,魂牵梦绕,去天马行空地想象和创造。中国的“后羿射日”和“女娲补天”被俄罗斯孩子用饱含着神秘向往的色彩
自去年底开始,俄罗斯普希金美术馆的扎哈洛娃女士就不断往返于北京和莫斯科,给中国孩子讲俄罗斯民间传说和童话故事,也把中国的神话传说带回去讲给俄罗斯孩子听,再让孩子们用画笔表现出来。小小的心灵被迷住了,魂牵梦绕,去天马行空地想象和创造。中国的“后羿射日”和“女娲补天”被俄罗斯孩子用饱含着神秘向往的色彩画了出来,像“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样的传说都被描绘得轻柔淡雅和忧伤,而“白雪爷爷”、“野天鹅”这样古老的俄罗斯故事首先在杨景芝教授的教学实验班里为中国孩子的创作增添了无尽的遐想。

不同文化的孩子能够如此迅速地理解和表达自己国家和其他国家的母语文化,以至于成人世界都惊叹不已。即使是一个严肃的国际组织,上海六国合作组织,也要为神话和儿童做点什么。邵大真先生提议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儿童美术委员会策划一场大型展览,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师生的热烈响应。最后,呈现给我们的是2005年6月1日在中国国家美术馆举办的“儿童画笔下的童话”,其中包括来自中国、俄罗斯联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等上海六国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儿童,用本国和其他国家的民间故事进行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创作。

展览恰逢国际童话年,由上海六国合作组织秘书处、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美术馆、俄罗斯普希金美术馆联合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儿童美术委员会、中国国家美术馆公共教育处策划承办。它应该是成人世界给孩子的礼物。

然而,当我们面对展览的美好与激情时,我们又一次发现,孩子总会给我们更多:那是孩子真心奉献给世界的一幅灿烂而天真的视觉画面;正是孩子们对古老神话传说的热情唤醒了我们对祖先的感情,再次从传统文化中追寻儿童艺术所必需的情境和脉络;正是孩子们在心中画下童话后的快乐,让我们开始思考他们真正但无法言说的精神需求是什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艺术教育来帮助孩子建立成长的心?孩子开放平等的情感告白也告诉我们,文化就像世界和平和友谊一样,需要更广泛的理解和尊重。

儿童艺术与文化认同

思想是否根植于传统?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尊重我们的祖先、我们的文化和我们遥远的历史?我们的孩子什么时候才能果断地说:我是中国人,我来自历史文化?这不是一个不需要儿童艺术界关注的问题。而且,与国际社会相比,如何通过艺术教育帮助儿童建立自己的民族文化认同,形成健全的道德、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应该成为中国儿童艺术界迫切需要探索且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

对父母文化的认知是孩子文化认同的基础,也是孩子认知、比较世界文化、弘扬本土文化、未来创新发展的基础。没有童年时期形成的基本文化认同,就谈不上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热爱优秀传统文化,更谈不上建立自己的文化认同有能力、有智慧去认同其他文化,因此也就不可能形成多元文化视角。

然而,今天很多在中国城市学习艺术的孩子都知道毕加索和梵高,却几乎不知道吴道子和齐白石。很多孩子对奥特曼、蜡笔小新、流氓兔很熟悉,但很少谈“盘古开天辟地”,没听过《山海经》;越来越多持有国际护照的中国孩子对自己是谁感到困惑,有的甚至用自杀来回答。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甚至艺术界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漠视,导致我们的孩子离真正能滋养心灵的母亲文化越来越远,无论是视觉上还是心理上。我们也看到了偏爱西方艺术和大众文化,轻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环境所造成的孩子缺乏本土文化品格的弱点。

《儿童画笔下的童话》让我们惊喜地看到,孩子们找到了久违的美丽而温暖的母亲文化语言,找到了阅读后的快乐,见证了儿童艺术对儿童文化认同的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展览期间,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古老的神话传说,仿佛在聆听母亲发自内心的语言。他们渴望知道祖先的伟大力量,渴望理解他们所能感受到的勇气、善良和智慧,渴望为祖先所代表的民族个性感到骄傲。用刷子复制时,就像吸母乳一样舒服。这是孩子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精神需求,是来自传统文化的情感和伦理认同,是建立初始文化认同的过程。

事实上,如果中国的儿童艺术事业站在文化认同的高度,凭借艺术本身的自由活力和伟大优秀的传统,探索本土化的艺术教育方法,将成为培养中国儿童对母体文化的认知和热爱,建立民族文化认同的有效途径。

中国孩子的审美环境令人担忧

儿童成长的文化环境对他们的艺术认知、表达乃至文化认同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今充满争议的社会中,大量流行甚至垃圾的文化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如电影、电视、视频、广告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地影响着中国孩子的情绪、心智成长、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绝大多数中国城市、城镇甚至农村的孩子别无选择,只能接受涌入视觉和听觉的所有文化产品,几乎所有的心都被视听刺激和新奇所占据。然而,重视思考、注重文化传统、具有丰富精神内涵和深刻思想内涵的优秀本土艺术产品并不多见。尤其是作为儿童生活中心的视觉艺术,包括儿童图书出版、影视创作等。,都在努力为孩子打造高品质的产品,帮助他们身心发展和构建美好的情商。在这次展览中,中国在收集国内外优秀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基础资料方面遇到了困难。简繁概念的儿童漫画随处可见,但以本土文化为主题的意向性作品却很少。中国孩子只能看这些粗制滥造的东西吗?

同时,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也让许多具有美感和审美价值的不可复制的遗迹逐渐从孩子们的视野中消失;然而,各种没有正确定位的绘画大奖赛和备受争议的美术考试,却成为误导家长花钱为孩子买名气的手段。

中国儿童的文化环境令人担忧,尤其是视觉审美环境的恶化,使儿童难以拥有一颗纯净宁静的心灵和眼睛来分辨美与非美,最终将导致中国未来的文化意识和艺术,包括美术发展在方向性、历史感和地方性上的异常衰弱,以及不可避免的“无根性、横向移植性、不可持续性和文化传承使命缺失等令人担忧的特征”。

展览中,孩子们将神话传说中代表人类共同情感和理想的祖先描绘得如此精美,充满真情实感,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孩子们内心的真实追求,是健康成长的需要。但是,艺术教育界如何通过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政策支持和正确先进的儿童艺术教育理念和方法,努力优化中国儿童的文化和审美环境,需要全社会不断探索和关注。我们也要认识到,优化儿童审美环境,也是在保护中华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系和未来。

艺术教育是否缺乏本土资源?

山西长治古称上党,是中国的神话故乡,“精卫填海”、“补天女神”、“龚宇移山”、“后羿射日”等传说都起源于此。此外,长治是红色革命老区,开放较晚,保留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民间艺术,可以说,拥有如此丰富的神话传说和民间艺术教育资源的孩子们和老师们是幸福的,他们尤其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骄傲。他们展出的作品,无论是水墨画、木刻、剪纸形式的连环画,都生动地再现了孩子们在神话传说中对祖先和家乡的深刻理解。这一次,孩子们除了参加作品展览,还要长途跋涉,扮成神话人物出席开幕式。它的豪情让北京和国际上的孩子羡慕不已。

相比之下,中国其他发达城市是否没有本土艺术教育资源?

展览中,北京的孩子因为民间故事的质朴自然选择民间材料和造型:宣武区的孩子用扇子;朝阳区的孩子放风筝;东城区少年宫的孩子们在大小不一的木蛋上画故事;中国儿童中心还设置了“神话舞台”;想参加行知民工学校的孩子太多,展览空间小。他们只是在各种各样的小旗上画画,向空发展;然而,新疆伊犁红旗幼儿园的孩子们却直接在手鼓上画下了传说。俄罗斯孩子用丝带和丝绸装饰中国公鸡,用金属加工凤凰,很有中国文化的味道。最初给他们讲故事的查·哈罗娃博士个人热爱中国民间艺术。多年收藏的艺术品成为孩子们在她的故事中展示的道具,每一个新的收藏都成为源源不断的教育素材和灵感,这也是她推动六国儿童创作中国神话传说的热情所在。

只有一个童话故事,才能挖掘出无穷无尽的本土艺术瑰宝,从给孩子讲一个生动的故事,让孩子观看与故事相关的传统服饰、民间玩具和绘本,再到让孩子直观地理解和想象故事中的场景,直到被创作出来,一件件具有各个国家、民族、地区本土文化特色的儿童艺术作品由此产生。

如果全社会能够树立对中国文化和文化传承的价值观的自信态度;如果我们的政策职能部门在孕育过程中不再忽视而是保护中华文化赖以生存的独特历史传统和地域习俗;如果那些只把儿童艺术当作技能竞赛和简单的产业化手段的人,能够以儿童和文化为基础,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如果我们的儿童艺术教育能够强调连接地域生活环境和民族传统的本土理念;如果大多数儿童艺术教育者能够以本土文化为出发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进行吸收、发展和创新;那么中国本土化的艺术教育资源可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丰富。我们一定会发现,从展览中看到,不仅西方艺术可以开阔孩子的创作视野,就像儿童和儿童绘画一样,处于人类生活早期和原始状态的中国民间故事和民间艺术也可以点燃孩子的激情。

从展览作品中,我们还发现儿童对来自民间民族的艺术表达的选择,隐含着儿童对人类文化的深厚感情。如此深厚的感情,是从“集体无意识”到奇妙的神话传说所激发的民族文化意识,深藏在孩子心中,不是孩子自身最内在的宝贵资源吗?

文化理解和平等尊重

就像“尊重和理解各国民族文化,加强友好合作”的“上海精神”一样。艺术交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开辟一个更加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文化平台,从而创造人类最终和谐共存的关系。

上海的六个组织,包括中国,都有自己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儿童眼中的视觉世界反映了东西方、现在和过去冲突留下的符号和征兆。儿童艺术具有神话般的魔力,没有偏见和误解,充分表达了人性的光辉。

“儿童画笔下的童话”展览由人民推动,政府支持。作为一个以儿童为主体、增进友谊和文化交流的大型国际展览,无疑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睦邻友好和文化艺术交流,但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儿童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了解,开展富有想象力的创作过程,为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和相互理解与尊重提供了机会。

当鼓励孩子了解优秀的世界文化,体验不同于母亲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价值时,美术馆的教育功能和广阔开放的视觉文化平台是不可替代的。本次展览,所有孩子免费参观,1500名行知民工学校的孩子踏入美术馆大门,这可能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中国美术馆作为展览的组织者,承担了自身对社会的公共教育责任,未来功能的长期实现可能会改写中国儿童在美术馆体验过欣赏作品的比例“不足1%”。

中国美术家协会儿童美术委员会主任蓝云教授说:儿童总能坦率地表达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和愿望。在这个展览中,孩子们不仅可以通过画彼此的民间故事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友谊,还可以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认识到,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文化血脉。否则,创新发展也缺乏基础和特色。正如国际艺术教育促进协会主席道格拉斯·伯顿博士所说:通过艺术进行学习和理解是促进国际文化理解与合作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自信,共同寻求新的途径,进一步认识艺术在世界文化形成中的作用;我们也需要通过艺术学习,找到更多的方式去了解一种相互理解的和平的生活方式。

使命不容小觑

展览活动为中国儿童美术提供了启蒙,不仅是讲童话,更是让孩子们在相关文化背景资源和国际交流中更好地感受、认识和理解优秀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儿童艺术和教育要指向精神世界的探索,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传统的重新发现和继承。

展览和幕后感人的故事,以及成千上万孩子参与的热情,让我们不免看到孩子们对母亲文化和精神家园的向往,以及对能帮助他们建立美好心灵的儿童艺术教育的呼唤。作为教育者和研究者,我们怎么能忘记自己的使命呢?下面的话意义重大:扭转过去的偏差,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地域主义,加强地方文化和中国文化意识的定位和不同层面的价值观重建,通过整体的长期文化政策、师资培训和艺术教育,培育关心和尊重地方和中国文化的氛围,支持对地方和母体文化的回溯、研究和保护。鼓励儿童和教师立足本土,兼具中国和国际的视角和态度,从融入当代中国文化体系的宏观角度展望未来发展,应该是各界仍需继续探索和努力的课题,也是艺术教育工作者长期的历史使命。

注:① ②,香港教育学院马桂顺,“后殖民香港艺术教育中的文化认知探索”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尚靓女性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shjingmiaozj.com/meiti/366835.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宝宝吐 宝宝呕吐未必是肠胃问题 下一篇: 于光远 一个经济学家的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