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尚靓女性网 > 母婴亲子 > 正文

败血症是什么病 新生儿败血症

导语: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但是很多家长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在心理上害怕败血症,甚至在紧急情况下无法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进行抢救。那么什么是新生儿败血症呢?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是什么?新生儿败血症能治好吗? 什么是新生儿败血症 众所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但是很多家长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在心理上害怕败血症,甚至在紧急情况下无法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进行抢救。那么什么是新生儿败血症呢?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是什么?新生儿败血症能治好吗?

什么是新生儿败血症

众所周知,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并不完善,因此免疫功能无法与成人相比,导致新生儿极易受到细菌感染。脓毒症是新生儿易患的疾病之一。这种疾病是指有害细菌进入儿童血液并参与循环。同时,这些有害细菌会在产生毒素的同时生长繁殖。血液是全身的循环,毒素会扩散到全身,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由于新生儿的特殊体质,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细菌、病毒、霉菌等。都可能成为病原体,其中细菌最为常见。

新生儿败血症的原因

1.病原菌

病原体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是不同的。但在中国,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一种,其次是大肠杆菌。然而,表皮葡萄球菌、厌氧菌、耐药菌株等病原体呈上升趋势。造成这种上升趋势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过度使用呼吸机和广谱抗生素;例如,体重不足的新生儿存活率增加。

2.免疫功能

并不是说病原体侵入血液,就一定会形成败血症。它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比如病原体毒素的强弱、病原体的数量、当时新生儿的免疫功能等等。

不完全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屏障功能差。身体系统保护功能不好,不能有效防止细菌入侵,如皮肤角质薄、胃液酸度低、肠黏膜通透性过大、血脑屏障功能弱等。

淋巴结发育不全。缺乏吞噬细胞,无法达到过滤的目的,即无法阻止感染的传播。

某些成分的缺乏,即补体途径中C3、C5和调理素的含量过低,导致体内抗菌调理系统功能不佳。

发现儿童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和粘附性不足。此外,纤维素结合蛋白、丙哌丁等。数量也不足,使机体无法完全吞噬细菌和对抗细菌,降低了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和杀伤作用。

有些细胞缺乏正常的隐私,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单核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

特异性免疫功能不完善

在所有新生儿中,早产儿最容易感染。那是因为新生儿在母亲体内停留的时间越短,体内的IgG含量就越低。

IgM不能顺利通过胎盘到达新生儿体内,IgM和IgM的含量影响新生儿感染的概率。含量越低,被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概率越大,被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的概率越高。

t细胞不能发挥作用,不能产生足够的细胞因子,是其不能成功抵抗病原体入侵的原因之一。

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功能差,活性低。

3.感染途径

产前感染。新生儿可能在出生前就被母亲感染了,因为母亲体内的细菌可以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

产时感染。生产过程延长、母亲难产、胎膜破裂等都可能导致羊水污染,进而导致胎儿炎症进而发展为败血症。如果新生儿的皮肤在生产过程中受到损伤,或者没有完全消毒或助产方法不当,这些都可能导致细菌从受损的皮肤或粘膜直接进入体内,参与血液循环。

产后感染。细菌一旦进入婴儿血液,就可以通过受损的皮肤黏膜、呼吸道和泌尿道参与全身的血液循环。新生儿的肚脐也是细菌最容易侵入的地方。

新生儿败血症的症状

以出生后7天为界,如果新生儿败血症在7天内感染,则为早发性败血症。早发败血症的病原体一般为大肠杆菌,危险性较大,死亡率较高;

如果感染发生在7天之后,就是迟发性败血症。这种败血症通常在分娩期间或分娩后感染。葡萄球菌、条件致病菌或医源性感染是该类败血症的主要传染源,其死亡率略低于早发性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症状有:

1.少吃牛奶,少吸。与之前相比,宝宝的奶量明显减少,吸奶时间更短,吮吸无力,容易窒息。

2.哭得像猫一样小。如果新生儿患上败血症,不会经常哭,或者只是安静地哭一会儿就停下来。

3.体温异常。患有这种疾病的新生儿体温较低,通常在35.5度以下,四肢会变冷。

4.全身虚弱,很少活动。患败血症的新生儿不像健康婴儿那样经常活动四肢,四肢或全身软骨薄弱。伸展手臂时,不会有明显的弯曲反应。一旦被放开,手臂会直接垂下来,不会主动抓妈妈的手,所以没有活力。

5.反应迟钝,精神萎靡。在同样的刺激下,孩子不会像健康婴儿一样有正常的反应,比如睁大眼睛,眼球随着运动物体转动等。他们行动迟缓或反应迟钝,表现出无精打采或昏昏欲睡的状态。

6.黄疸不退或反复出现。如果是健康的宝宝,黄疸会逐渐消失。对于败血症的宝宝来说,黄疸以后会消退,或者消退以后会再次出现。

7.不要增加体重。患有这种疾病的孩子会比正常人减掉更多的体重,即使体重增加,也不会增加体重。

8.震惊。面色死灰色,呼吸骤停,血压下降,不排尿或少尿,处于休克状态,需及时治疗。

如何检查和诊断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没有容易诊断的特殊症状,所以早期很难确诊。无论是母亲在孕期感染,新生儿出生时有异常情况,还是新生儿出生后皮肤黏膜受损,这些情况的发生都可能导致新生儿发生败血症,需要综合观察和诊断。

1.病历

需要检查病史和病情。

新生儿出生前,母亲在妊娠晚期有发热和绒毛膜炎症史;

母体羊膜过早破裂超过十二至二十四小时;

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低,有抢救史;

新生儿是早产儿,或者多胞胎。

以上都需要考虑被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当然,医院很容易感染,需要注意以下情况:新生儿病房里有接受治疗的孩子;气管插管、脐静脉插管等有创治疗的儿童;新生儿长期住院。新生儿接受过手术治疗;新生儿有大量病房;新生儿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等等。

2.临床表现

新生儿常表现出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

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根据严重程度略有不同:不太严重的表现是气短;严重呼吸衰竭只有人工通气后才能恢复正常。

心跳加速,心跳速度超出一定范围。心脏周围的循环灌注不足,呈蓝紫色。

低血压。

酸中毒或血糖不在正常范围内,表现为低血糖或高血糖。

体温不稳定。其中,约15%的儿童体温不能处于相对恒定的状态,他们的体温不会升高或变热。

胃肠道异常,导致呕吐、腹胀等。

活动量明显减少,或经常处于昏睡状态,或感觉异常烦躁。

身体痉挛;

身体上有瘀斑或斑点。

黄疸异常或肝脾异常肿大。

3.实验室检查

根据外周血白细胞的数量和类型,医生可以知道新生儿是否被细菌感染。如果白细胞计数为0.2,说明有细菌感染。

根据血小板的数量,我们可以大致判断新生儿是否患有这种疾病。如果血小板计数急性期蛋白数量超过一定范围,①C-反应蛋白> 15μg/ml②血沉> 15mm/h,则意味着细菌感染。

在血培养检查中,如果血培养阳性,患儿住院后抗生素前应进行外周血培养,无菌操作可确诊病因诊断。

其他文化,如儿童肚脐、尿液等。

x线用于放射学检查,有呼吸道症状的儿童应检查;

病原体抗原检测,如对流免疫电泳、血凝抑制试验等。

新生儿败血症能治好吗

1.病因疗法

当发现新生儿患败血症时,要及时选择正确的抗菌药物。应选择有杀菌作用的抗生素,如青霉素、林可霉素等。如果感染严重,应同时使用几种药物,但要注意避免双重感染。最快的方法是采取静脉给药,视疗程而定,一般在一周到两周,特殊情况下需要三周以上,比如有并发症的孩子。

2.局部疾病清除

局部身体的炎症,如肚脐炎症、口腔溃疡等。,应及时治疗,避免一切传染源。

3.免疫疗法

新生儿之所以容易被病菌感染,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免疫系统和抗体没有成年人成熟,所以可以直接在血液中添加各种免疫因子和抗体来提高免疫力。方式很多,比如换血、免疫球蛋白治疗、粒细胞输注等。

4.支持疗法

多休息,多营养,适当摄入维生素,保证能量供应,保证体内酸、碱、水、电解质的必要平衡。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进行输血、输白蛋白等治疗。如果出现发热,可以采取物理方法降温。

5.对症治疗

败血症患儿体温不稳定,可能发热,应采取一些措施保持体温正常,同时采用物理方法对症治疗。如果患者血液不能正常循环,可以适当补充血容量,选择血管活性药物。如果有脑水肿,应选择脱水剂。

注意:一般败血症只要及时治疗,采用适当的方法,应该不会留下后遗症,治愈后也不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然而,轻微严重的败血症会根据其严重程度影响儿童器官的损伤程度。

如何预防新生儿败血症

不同的感染方式需要不同的对策。只要方法正确,败血症是可以成功预防的。

1.做好围产期维护

预防新生儿败血症需要孕妇的配合和孕期的定期检查;如果您在怀孕期间有病史,或者有以下情况,如新生儿胎膜早破、因长时间在母亲体内窒息、生产过程持续时间长等。,最好对新生儿进行全面检查,以便早期预防。如果新生儿出生时难产或者羊水很脏,可以用抗生素治疗。此外,还要采取消毒措施,所有需要接触新生儿的人或物都要进行消毒。比如医生、护士、产妇要洗手,器械要消毒,切断感染途径。

2.加强对高危儿童的监测

有必要加强对疑似患有该病的儿童的监测,并注意其喝牛奶时的面色、体温和精神状态。

3.做好皮肤黏膜护理

尤其是口腔和肚脐的卫生,以及是否有损伤,都需要特别注意避免感染。擦洗和清洁新生儿时,使用柔软的毛巾,防止摩擦粗糙的毛巾损坏口腔。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时治疗,并可使用适当的抗生素降低感染的可能性。新生儿皮肤一旦化脓感染,应隔离,使用的医疗器械应彻底消毒,防止通过各种渠道感染。另外,要特别提醒家长不要随意“摘马牙”,否则宝宝可能会感染此病。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尚靓女性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shjingmiaozj.com/qinzi/378744.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产后恢复网 产后恢复 下一篇: 胎位 胎位检查